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新闻动态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新闻动态 
 专业设置 
 
 
新闻动态
关键词的星从——流动^生成TAFA.实验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实践分享计划
2025-01-10 10:27 孙嫄 


关键词的星从

——流动^生成TAFA.实验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实践分享计划

图片

流动^生成TAFA.实验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实践分享计划第二季于2024年12月26日开始了第七期的分享。赵宏伟老师以《关键词的星丛》为题,从本雅明的“星”概念切入,探讨了在科艺融合的语境中,如何重新审视关键词之间的动态链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越诸多思想碎片,建立认知框架,描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星图。

01

主讲人分享

讲座伊始,赵宏伟老师深入探讨了关键词的意涵,及其在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地位,继而转向对于知识形式问题的解析。在此基础上,他详细阐释了本雅明的星从概念与特质,随后,讲座通过五条关键词线索展开讨论:

第一条线索聚焦于科艺融合与技术批判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技术与艺术从古至今相互观照的辩证关系;第二条线索着重分析现代艺术两条前卫线索的跨界属性,以及科艺跨界发展的具体案例;第三条线索从“复制”的视角入手,从图像的起源串联延展至仿像理论与当下AIGC相关问题;第四条线索深入解析地理测绘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戏剧实践与观念的潜在关联;第五条线索通过梳理从凝视理论到规训社会的理论路径,展现了从心理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到话语分析的微妙关系。赵老师所呈现的星丛式的知识编织方法,不仅展示了诸多关键词之间的链接与张力,更揭示了当代知识生产与艺术实践的多重可能性。通过这一系列看似独立实则互文的主题探讨,赵宏伟老师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科艺融合提供了独特的思考维度。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而言,本次讲座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启示:知识的获取不应局限于单一维度的线性积累,而应该建立起多维度的关联;跨学科思维的培养需要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发现关键词之间能够相互“照亮”的互文性;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我们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不断反思知识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星丛式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关键词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立价值,更在于其与其他知识节点构成的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动态关系网络。



图片

(赵宏伟师分享现场)

02

主持对谈


图片

(主持人卢晨和赵宏伟老师对谈)

Q

老师您原来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后来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再到中央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理论博士。我对您的跨界经历很敬佩,请问在此过程中思维模式的转换更多的是理性还是感性呢?

赵宏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著作《野性的思维》中提出了一种人类理解世界的方法:由于资源的匮乏,人类只能在已有神话的基础上,不断替换进新的元素,渐渐地生成新的认识。他将这种思维方法称为“修补术”,采用这种方法工作的人称为“修补匠”,与之对应的则是“工程师”。工程师的世界是完备的,他们能够获得所需的材料与工具,只需制定好规划,再按部就班地加以执行就可以完成工作,而修补匠的世界则是有限的、匮乏的,只能被迫依靠“野性的思维”,尽量巧妙地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东拼西凑”“拐弯抹角地”完成工作。

工程师与修补匠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工程师模式从结构生成事件,理性、科学、严谨、精准、目标明确,讲究规划先行,有错必纠;修补匠模式从事件反塑结构,感性、自由、戏谑、即兴、目标可议,注重实验交互,乐见出错。工程师和修补匠有着各自的优势,也有着各自的局限,两种思维模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你所提到的理性和感性,始终需要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我个人的跨界学习过程中,计算机专业偏重理性分析,绘画专业偏重感性表达,而艺术理论则更需要二者结合。我们每个个体的学习成长经验迥然相异,而艺术家就像是工程师和修补匠的综合体,个体的差异也会在方法层面上体现为两者所占的不同比重,可以说,思维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当我们再次切身体验形态各异的当代艺术时——就像今天所分享的——也应该对那些在“后台”起作用的思维模式有所意识与思考,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更新艺术观念、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将会大有裨益。


Q

据我所知,有些同学也有跨专业升学的意向,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吗?

赵宏伟:跨专业学习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决定跨界之前,首先要确保对新专业的认同与热爱,给足自己动力。同时,结合自己原有的专业背景,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个人优势所在。其次,跨专业也意味着需要快速补充新领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术背景和方法论的差异可能会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在考学过程中,因为情况特殊,我们可能都会从修补匠模式开始,用“星从”方法不断完善对目标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与理解。最后,跨专业的学习过程还可能会遇到很多质疑和迷茫之处,但正是这种“跨界”的身份,让你具有其他人无法复制的独特优势和视角,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利用资源,寻求目标专业导师和同学的支持,积极请教沟通。只要目标明确、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新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将跨界优势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参加分享活动的部分师生合影)

流动^生成TAFA.实验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实践分享计划

项目面向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所有教师,由教师亲自邀请嘉宾参与和研究生团队共同协作展开的一项思考与行动并存的学术活动。学院教师通过对自身艺术实践、教学研究的脉络梳理,展现其自身特色的精神内核,并经由交流传递尝试寻找表层之下潜在的隐蔽的深度。以这种方式在彼此观照中保持相互间的差异,在差异中生成多维有机生态,持续探索研究实践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    津教备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