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新闻动态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新闻动态 
 专业设置 
 
 
新闻动态
天津美术学院与湖南宁远大元社共建社会美育工作站,用艺术温暖童心、点亮乡村
2025-08-18 11:39   “实验艺术”公众号

  2025年7月,天津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走进湖南宁远,与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简称大元社)携手共建“社会美育工作站”,为当地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充满温度的艺术之旅。

  大元社成立于2015年,10年来扎根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大元村等4个乡村,致力于通过艺术教育与活动,打通“自然+生活+生命教育”的通道。同时支持本地艺术社群与高校专业团队对乡村儿童进行艺术陪伴与项目式学习,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实现乡村儿童、乡村妇女、乡村老人之间的互相陪伴和成长。

    此次美育共建围绕“2025大元社乡村青少年艺术节”开展,来自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不同专业方向9名学生在李知遥和王金阳老师的带领下,以“世界的镜子”为核心主题,自主设计完成社区艺术陪伴课程、打造乡村艺术展,引导乡村青少年通过艺术创作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双向映射。11名天美师生在10天的时间里,用专业与爱心为游鱼井村和朵山村的40余名孩子播撒下艺术的种子。


多元课程点亮乡村美育

天津美术学院师生团队结合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6门原创艺术课程,涵盖“身体绘画、自我文脉书法、泥坯砖壁画、镜中画装置、创意拼贴、女书创作”等丰富形式。在游鱼井村、和朵山村两个服务点,40余名乡村儿童在10天的时间里,从身体绘画到女书非遗体验,从矿物颜料创作到镜中画装置,沉浸式感受艺术的多元表达。天美学生志愿者全程手把手教学,将专业技法转化为童趣盎然的互动游戏,不仅让美育真正“活”了起来,更让乡村孩子用艺术的方式认识自我、发现世界。


以艺术为桥传递温情陪伴

“孩子们第一次用矿物颜料作画时,眼睛亮得像星星。”天美的学生回忆道。9名学生志愿者不仅承担课程设计、教学,更通过亲情陪伴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他们手把手教孩子调色,肩并肩完成拼贴画,一起用树叶创作自然艺术品。当孩子们兴奋地展示作品时,志愿者们总是第一个送上鼓励的掌声;当遇到创作困难时,耐心的指导总能让笑容重新绽放。孩子们与天美“小老师”相拥的画面,成为这场美育行动最动人的注脚。


在乡土实践中淬炼艺术表达


对天津美术学院的师生而言,此次不仅是一次美育传播,更是一场生动的专业成长课。在解决乡村教学资源有限的现实问题时,志愿者们锻炼出灵活的应变能力。走进田间地头,他们第一次真切触摸到乡村的多样面貌,这种体验让艺术创作有了更扎实的土壤。当看到留守儿童用女书写下心愿,当陪着孩子们用颜彩描绘家乡山水,天美学子们逐渐超越了工作室里"小我"的艺术表达,在服务他人中获得了更充沛的创作能量。最打动人心的艺术,永远生长在真实生活的沃土之中。



长效机制守护乡村美育

活动期间,在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丹,天美师生团队、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和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见证下,“天津美术学院宁远大元社社会美育工作站”正式揭牌。未来,学校将以实验艺术学院为主体,把研究生实践课程与社会美育项目深度结合,通过定期驻地支教、在地艺术创作、美育课程开发等形式,形成可持续的美育合作机制。“天津美术学院宁远大元社社会美育工作站”校方主理人、实验艺术学院教师李知遥与在地主理人、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周燕共同表示:"我们将通过长期合作,让艺术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让美的种子在乡村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合作是天津美术学院践行社会美育责任、推动艺术教育资源下沉乡村的重要实践,也是高校与民间公益组织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此次活动以乡村艺术展作为收官,天美团队将孩子们的作品融进乡村,墙壁、大树、岩石、脚下的石头和砖块化作展板,在村庄艺术长廊中,孩子们举着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志愿者们分享着属于彼此的记忆。这场跨越千里的美育行动,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更用陪伴与关爱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美好世界的窗户,为大元社注入了持久而温暖的艺术力量。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    津教备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