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8 日,天津美术学院长江大保护社会美育工作站在湖北宜昌滨江公园灯塔广场举行了首次在地会晤并同期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继长江大保护美育工作站成立后的首次活动。此次揭牌仪式汇聚了众多嘉宾,包括猇亭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鲁武,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策展人沈彦冰,灯塔仓库主理人邓淇允,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科技艺术系刘姝铭教授、马良副主任,孙峰博士等。本次交流特别邀请了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族科学系乔之怡书记全程参与。尤其集中了在地、艺术、水生态科学三方面的专家与工作人员。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
双方围绕 “水生态科学与艺术实践” 主题,就如何建立联合互访与交流合作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并初步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与会代表在美育工作站代表的带领下,对长江大保护灯塔广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与文化特色,并与天津地域水生态特色形成对照讨论。本次活动同时走访了湖北宜都鲟鱼加工示范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宜昌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一直秉持着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 的理念。此次天津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工作站的设立,将充分发挥高校艺术资源优势,力求将科技、艺术、社会、生态有机结合,让美育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灯塔广场是长江大保护美育工作站的根据地,2023年的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线上观展人数更是高达 1500 万余人次。展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装置、影像,以及生态材料与设计实践等不同形式内容,生动展现了长江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价值,引发了公众对长江保护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展览不仅展示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还通过互动性强的参与方式,让公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共同为长江大保护发声。
天津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工作站计划自发布以来,便致力于探索高校推动社会美育的新模式。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工作站,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美育活动,提升全民审美素养,为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此次宜昌宜宾公园工作站的成立,将充分发挥高校艺术资源优势,力求将科技、艺术、社会、生态有机结合,让美育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未来,天津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不断完善社会美育工作站的运行机制,推动生态美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续写艺术服务社会的崭新篇章。